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流行病学教研室和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成立于1979年,其奠基人分别为王崇一和施济民两位教授。根据国家学科专业和学位点调整的要求,2002年4月两教研室合并组建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在历任主任徐秦、薛茜、严卫丽、戴江红的带领下,学科发展优势突出,师资储备迅速增长,现任主任为曹明芹和陶宁教授。2003年7月被批准为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卫生统计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4年荣获校级“教育先锋号”称号,2015年流行病学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7年卫生统计学课程、流行病学课程均被评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21年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课程分别获批校级一流课程,2023年卫生统计学课程获批为自治区级线上线下一流课程。
现有专职教师19名,职称结构为:教授4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及教员4名,高层次引进人才2名;学历结构为:博士后经历3名、博士学位7名、在读博士5名、硕士学位4名;学缘结构为:外校毕业4名,本校毕业15名,毕业学科涉及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等,呈现专业交叉融合特点。博硕士导师情况:在岗教师博导3名硕导9名,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60余名,每年招收博士生5~6名,硕士研究生65名左右;荣誉与奖励:拥有校级教学名师3人、教学能手1人、优秀外语教师5人次、继续教育学院优秀教师1人,优秀研究生导师6人次。教师学术兼职:中华流行病学学会教指委青年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中国健康管理学会等常委与委员。
教研室承担包括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各专业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以及留学生本科及硕士层次的教学。承担本科生课程: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卫生管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统计学、卫生管理统计学、高级统计学、医学研究的数据管理与分析等;留学生课程:Clinical Epidemiology,Medical Statistics,Advance Statistics;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课程:临床流行病学Ⅰ、临床流行病学Ⅱ、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基础统计学、高级统计学、高级数据统计、医学数据挖掘、医学数据分析实践与分析、医学数据分析等。每年承担本科、博硕士、留学生、继续教育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相关课程约8000学时,人均教学工作量超过380学时。
卫生统计学课程获批自治区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流行病学为校级线下一流课程;教学团队分别加入南京医科大学流行病学虚拟教研室与中山大学卫生统计学虚拟教研室。主持自治区及校级教学改革10余项,主编或参编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医学科研方法等方面的教材及参考教材30余部。
教研室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十四五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5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自治区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5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600余万元,内容涉及人群大队列、数据挖掘、慢性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传染病(艾滋病、肝炎、结核病等)、环境卫生、妇幼保健等诸多领域。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论文3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4分;主持自治区与校级教育研究及改革课题10余项。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7项,自治区级、厅局级、校级等科研项目15项,年均发表学术论文30~40余篇。学科逐渐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南疆少数民族自然人群健康与疾病队列构建与研究;重大或重点传染病(艾滋病、肺结核、包虫病等)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动力模型以及时空分布格局模型构建、慢性传染病病因研究与风险评估等。